【普及+/提高】洛谷P1119 ——灾后重建
接下来 M 行,每行 3 个非负整数 i,j,w,w 不超过 10000,表示了有一条连接村庄 i 与村庄 j 的道路,长度为 w,保证 i=j,且对于任意一对村庄只会存在一条道路。很多人都是直接把这个算法背了下来,然后要求最短路时直接默写,没有考虑到这个算法的本质意义,而这个题目,正好考了这个算法的本质,如果只会背的话,遇见这题直接就GG。接下来 Q 行,每行 3 个非负整数 x,y,t,询问
见P1119 灾后重建 - 洛谷
题目背景
B 地区在地震过后,所有村庄都造成了一定的损毁,而这场地震却没对公路造成什么影响。但是在村庄重建好之前,所有与未重建完成的村庄的公路均无法通车。换句话说,只有连接着两个重建完成的村庄的公路才能通车,只能到达重建完成的村庄。
题目描述
给出 B 地区的村庄数 N,村庄编号从 0 到 N−1,和所有 M 条公路的长度,公路是双向的。并给出第 i 个村庄重建完成的时间 ti,你可以认为是同时开始重建并在第 ti 天重建完成,并且在当天即可通车。若 ti 为 0 则说明地震未对此地区造成损坏,一开始就可以通车。之后有 Q 个询问 (x,y,t),对于每个询问你要回答在第 t 天,从村庄 x 到村庄 y 的最短路径长度为多少。如果无法找到从 x 村庄到 y 村庄的路径,经过若干个已重建完成的村庄,或者村庄 x 或村庄 y 在第 t 天仍未重建完成,则需要输出 −1。
输入格式
第一行包含两个正整数 N,M,表示了村庄的数目与公路的数量。
第二行包含 N 个非负整数 t0,t1,⋯,tN−1,表示了每个村庄重建完成的时间,数据保证了 t0≤t1≤⋯≤tN−1。
接下来 M 行,每行 3 个非负整数 i,j,w,w 不超过 10000,表示了有一条连接村庄 i 与村庄 j 的道路,长度为 w,保证 i=j,且对于任意一对村庄只会存在一条道路。
接下来一行也就是 M+3 行包含一个正整数 Q,表示 Q 个询问。
接下来 Q 行,每行 3 个非负整数 x,y,t,询问在第 t 天,从村庄 x 到村庄 y 的最短路径长度为多少,数据保证了 t 是不下降的。
输出格式
共 Q 行,对每一个询问 (x,y,t) 输出对应的答案,即在第 t 天,从村庄 x 到村庄 y 的最短路径长度为多少。如果在第 t 天无法找到从 x 村庄到 y 村庄的路径,经过若干个已重建完成的村庄,或者村庄 x 或村庄 y 在第 t 天仍未修复完成,则输出 −1。
输入输出样例
in:
4 5
1 2 3 4
0 2 1
2 3 1
3 1 2
2 1 4
0 3 5
4
2 0 2
0 1 2
0 1 3
0 1 4
out:
-1
-1
5
4
说明/提示
- 对于 30% 的数据,有 N≤50;
- 对于 30% 的数据,有 ti=0,其中有 20% 的数据有 ti=0 且 N>50;
- 对于 50% 的数据,有 Q≤100;
- 对于 100% 的数据,有 1≤N≤200,0≤M≤2N×(N−1),1≤Q≤50000,所有输入数据涉及整数均不超过 105。
首先我们从Floyd算法谈起,这是一个看上去很简单的算法-事实上也的确很简单,整个算法一共只有五行,三重循环+一个判断就能求出图中任意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。
很多人都是直接把这个算法背了下来,然后要求最短路时直接默写,没有考虑到这个算法的本质意义,而这个题目,正好考了这个算法的本质,如果只会背的话,遇见这题直接就GG。
这个算法的主要思路,就是通过其他的点进行中转来求的两点之间的最短路。因为我们知道,两点之间有多条路,如果换一条路可以缩短距离的话,就更新最短距离。而它最本质的思想,就是用其他的点进行中转,从而达到求出最短路的目的。
那么,如何进行中转呢?两点之间可以由一个点作为中转点更新最短路径,也可以通过多个点更新最短路径。
结合代码:
for(k=1;k<=n;k++)
for(i=1;i<=n;i++)
for(j=1;j<=n;j++)
if(e[i][j]>e[i][k]+e[k][j])
e[i][j]=e[i][k]+e[k][j];
//核心代码,仅仅只有5行
这段代码的基本思想就是:最开始只允许经过1号顶点进行中转,接下来只允许经过1和2号顶点进行中转……允许经过1~n号所有顶点进行中转,求任意两点之间的最短路程。用一句话概括就是:从i号顶点到j号顶点只经过前k号点的最短路程。
(仔细理解这段话,它揭露了这个算法的本质并为本题提供了很好的方法)
到这里我们已经知道,Floyd算法就是一个利用其它点进行中转来求最短路的步骤。
而我们再回头看题意:
所有的边全部给出,按照时间顺序更新每一个可用的点(即修建好村庄),对于每个时间点进行两点之间询问,求对于目前建设的所有村庄来说任意两点之间的最短路
不正好就是Floyd算法中使用前k个节点更新最短路的思维吗?
于是到了这里,我们差不多也就知道这题如何写了。
出题人还是很良心的,保证所有的数据都是用时间顺序给出的,所以我们只用读取+操作就可以了,不用再储存+排序。
先给出总体思路:
nt main(){
读入,存下每个村庄修复的时间
读入所有的边并使用邻接矩阵存图
初始化
对于每次询问,将在当前时间前的所有点全部用Floyd更新。
特殊判断并输出
}
具体实现:
首先是初始化部分,相信大家都会写
(特别注意一下这里的点编号是从0开始的,如果像我一样习惯从1开始的标下标的话要特别注意这一点)
不过这点写错了样例都过不了还是能很快改过来的吧
希望各位能通过这个题目更深一层地了解Floyd算法,这真的是一个很优秀的题目。同时它也提醒我们,学习算法时要弄懂各个细节,把整个算法的思想掌握,而不是仅仅把代码背下来.
放上AC代码
#include <bits/stdc++.h>
using namespace std;
const int inf=0x3f3f3f3f;
const int N=205;
const int M=2e4+5;
int e[N][N];
int st[N],t[N];
int q,a,b,c;
int n,m;
void floyd(int k) {
for(int i=0; i<n; i++)
for(int j=0; j<n; j++)
if(e[i][j]>e[i][k]+e[k][j])
e[i][j]=e[i][k]+e[k][j];
}
int main() {
memset(e,inf,sizeof(e));
cin>>n>>m;
for(int i=0; i<n; i++) {
cin>>t[i];
e[i][i]=0;
}
while(m--) {
cin>>a>>b>>c;
e[a][b]=e[b][a]=c;
}
cin>>q;
while(q--) {
cin>>a>>b>>c;
for(int k=0; k<n; k++) {
if(!st[k] && t[k]<=c) {
st[k]=1;
floyd(k);
}
}
if(t[a]<=c && t[b]<=c && e[a][b]<inf) {
cout<<e[a][b]<<endl;
} else cout<<-1<<endl;
}
return 0;
}
同类题见洛谷——B3647 【模板】Floyd-CSDN博客
给个赞吧
更多推荐
所有评论(0)